冬日洗车有讲究******
交管部门提示,近期受天气、温度等因素影响,车主在洗车时要多加注意,避免本想“护车”最后却变成“伤车”。
午间适宜洗车
冬天洗车需要“看天行事”,如达到结冰温度,最好别洗。建议选择晴朗天气洗车,有利于洗车后蒸发残留水分,避免出现车身结冰的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建议选择中午时段,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同时,建议等发动机冷却下来,尤其是雪后,因为刚熄火的车辆,发动机附近的车身温度较高,如用冷水冲洗,会造成车身急速降温,对车漆的损伤较大。所以,最好静置5分钟至10分钟再冲洗。
选择温水洗车
冬季的温度较低,建议使用温水洗车。一是车辆长时间行驶后,车身温度较低,如用冷水洗车,容易出现结冰的情况,可能对车漆造成损伤;二是车辆经过雨雪路段后,车身、底盘、轮毂等部位容易沾上腐蚀性物质,温水的去污能力较强,可以清理这些物质。
此外,用高压水枪冲洗车辆时,不要对着锁孔或车门、后备厢盖的接缝处长时间喷洗,也不要对着密封条、软管、轮胎等易损坏部件冲洗,否则容易造成这些隐蔽的地方积水后结冰或损坏。冬季应尽量避免冲洗发动机舱,由于发动机舱内温度高,即便是温水也会有较大的温差,很可能损伤内部零件。
洗后吹干缝隙
车辆清洗后,除擦干车身上的水,还要将车窗、门把手、雨刮器、后备厢等位置缝隙里的水擦干净。需要提醒的是,洗车后不要马上使用手刹,因为刹车线上可能有水,在低温下容易结冰,使得刹车线失去弹力,很难复位。所以,最好行驶一段时间再驻车拉手刹。最重要的是,车辆洗完后,可以驾车在道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利用风将残留的水分吹干以及车辆本身产生的热量将水分烘干。(记者胡智伟)
中国发展新蓝图,为何空前强调高质量发展?******
(中共二十大·观察)中国发展新蓝图,为何空前强调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共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蓝图。其中,高质量发展被视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5年前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迈向下一个历史性跃升的必然要求。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增长到114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相对落后。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中国才能将经济增长的潜力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红利,将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升。
在陈文玲看来,高质量发展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然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圭臬,就必须且只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唯一可行的选择。没有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基础和支撑,中国也很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升温之际占据主动。
针对何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此前曾作出解释: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高质量发展成为最重要“指挥棒”,将对中国经济大棋局产生深远影响,一系列新变化将接踵而至。
今后,众多新的“坐标系”料将浮出水面。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怀国表示,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预计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都将加快出炉。
今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料将提速。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及,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对记者称,眼下中国不少地方仍存在保护主义、“画地为牢”等倾向,导致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不畅,不仅损害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也影响其可靠性。预计今后中国将以更大力度破除各类市场隐性障碍和地域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今后,中国料将在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上加大投入。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54亿户,但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头部企业”不多;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席位近年来明显增多,但竞争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美欧同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陈文玲表示,总体上看,当前中国企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的中下游,这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并不相符。只有抓紧培育一批高质量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才有依托。(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