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截图
“不用就是傻瓜”
2022年8月10日,特朗普现身位于曼哈顿的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在宣誓后接受了大约4个小时的取证。CBS公布的这段视频时长大约有37分钟,包含部分证词记录。
在会议室里,特朗普身着深蓝色西装、红色领带,佩戴美国国旗徽章,坐在摄像机前。他首先“礼貌”回答了纽约州总检察长詹乐霞提出的开场问题。
当詹乐霞问他是否熟悉作证规则时,他回答说“是的”。
图为特朗普作证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视频截图CBS称,初步提问结束后,特朗普有机会宣读一份准备好的声明。他以一句外界颇为熟悉的话语开场:“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大的政治迫害。”
他还称詹乐霞是“一个叛逆且失控的检察官”,并指责其办公室调查他的财务行为调查带有政治动机。
特朗普在视频中还说,“整件事非常不公平。任何在我这样处境的、不援引第五修正案的人都是傻瓜,绝对的傻瓜。”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
他补充说,根据律师的建议,“依照美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特权,我恭敬地拒绝回答提出的问题。”
“这将是我对任何进一步问题的回答。”
“同样的答案”说了400多次……
随着质询正式开始,特朗普不停援引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进行回答,并持续大约4个小时。
美国司法部长办公室高级执法律师凯文•华莱士透露称,这次作证“很冗长”,而且“显然,我们不同意其中的很多描述”。
华莱士甚至不得不告诉特朗普,他可以说“同样的答案(Same answer)”,以“加快速度”。
根据纽约总检察长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在完整的质询过程中,特朗普不仅照着这样做,且次数多达400余次。
在其中一个提问环节,华莱士询问特朗普自2011年以来每年提交的财务状况报表状况。
“文件所载的估值反映了虚假和误导性的估值报表。对吗?”华莱士问。
“同样的答案(Same answer)。”特朗普回答。
华莱士又问,“知道”这些文件“包含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吗?
“同样的答案(Same answer)。”特朗普回答。
美媒注意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特朗普双臂交叉、身体前倾,似乎还研究起了华莱士交给他的财务文件。
当华莱士抛出有关特朗普集团前首席财务官魏塞尔贝格和现任公司主计长杰弗里•麦康尼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仍一样。
“至少从2005年至今,你们与魏塞尔贝格和麦康尼一直有项持续的协议,他们将在财务状况报表中包括基于虚假和误导性假设的估值,作为夸大报告价值的手段。对吗?”华莱士问道。
特朗普再次回答,“同样的答案(Same answer)。”
据CBS报道,作证结束后,特朗普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称他行使了宪法第五修正案的权利,拒绝作答。特朗普的一名律师则拒绝对公布的这段视频置评。
图为特朗普作证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视频截图“无止境的政治迫害”
多年来,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对特朗普及其家族房地产业务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民主党人詹乐霞要求法院禁止特朗普及其三个成年子女经营任何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并寻求对他们处以至少2.5亿美元的罚款。审判日期在10月2日。
此前在1月,特朗普集团则已因“实施一项长达15年的税务诈骗”被判处罚金160万美元。此外,特朗普集团前首席财务官魏塞尔贝格还被判刑五个月,罪名是参与税务欺诈计划。
特朗普集团否认有任何过错,并表示将提起上诉。
特朗普集团在声明中称,“这些出于政治动机的检察官将不惜一切代价抓捕特朗普,并延续从他就任总统之日开始的无止境的政治迫害。”
目前,特朗普还被牵扯进多项刑事和民事调查,涉及干预2020年总统选举计票、机密文件处理不当等。特朗普频繁抨击这些调查受政治驱使。
气候变化真的存在吗?还是仅仅是理论预测?****** 当地时间12月7日,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中国角“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正式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界、业界和学界人士在边会上围绕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传播干预低碳消费、电影艺术与气候传播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新社编委、经济部主任俞岚在边会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正在发生并且愈来愈严峻的现实,任何所谓的反证和否认或许只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 俞岚认为,当前气候传播应该传递三个重要信息,第一是把公共意义和愿景带入有关气候变化的绿色事业,第二是从两端发力相向而行实现绿色目标,第三是深度运用相关技术使绿色经济流程平滑高效。 在俞岚看来,我们的首要担当是倡导气候变化共识,首要任务是提升公共意义和愿景,首要主张则是强化技术驱动,最终目标是让全球气候治理更有效率。 中新社编委、经济部主任俞岚 中新社 陈溯/摄以下是俞岚致辞全文: 尊敬的解振华特别代表,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新闻社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气候传播和公众意识”主题边会。这是我们连续第六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主办这一主题的边会,也是解振华主任今天凌晨抵达卡托维茨后参加的首场边会,足以可见中国政府对于气候传播和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高度重视。 我本人从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开始跟踪全球气候谈判进程,8年来,我和我的同事笔下记录了许许多多的气候人、气候事,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进展,也目睹了绿色低碳转型的艰难和困惑。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面临强烈不确定,作为媒体人,我们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向公众讲好气候故事,鼓励更多人自觉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在新的数字化时代,媒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定位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我看来,我们的首要担当是倡导气候变化共识,首要任务是提升公共意义和愿景,首要主张则是强化技术驱动,最终目标是让全球气候治理更有效率。 在陈述我的观点之前,有一个问题跃然而出,那就是“气候变化是现实发生还是理论预测?”如果答案不是一目了然,那么让我们直观回忆一下近期肆虐的飓风麦克,加利福尼亚山火,印尼的海啸以及很多美妙名称的极端天气现象,比如厄尔尼诺。所以,无需复杂论证,气候变化确实在发生,并且发生的频度和烈度均超出我们的预期。显然,我们需要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正在发生并且愈来愈严峻的现实,任何所谓的反证和否认或许只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在此次气候大会上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经过了连续三年的平稳表现后,2017年、2018年再度反弹。到底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还是做得远远不够?1.5度或2度的目标如何才能按进度实现呢?或许,我们需要做得更多,更加坚定,并且更加有指向性。 以下几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也应该是当前气候传播中的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第一,把公共意义和愿景带入有关气候变化的绿色事业。任何经济实体,在财务收益的必然选项基础上,必须把环境、社会效益和公共责任纳入目标和愿景;任何投资活动,除经济回报外,ESG、责任投资和可持续性投资等必须自动成为投资决策的关键要素;公共意义和愿景必须是人类财富创造活动有机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绿色必须始终成为人类活动的底色。进入新经济时代,绿色代表价值,绿色创造价值,没有绿色内涵的所谓经济价值在扣除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之后所剩无几,所以,公共意义和愿景并非经济不可持续,很多实证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从两端发力相向而行实现绿色目标。全球多边协议是“从上而下”的制度安排,需要广泛协调参与国的利益和诉求,参与国以民生、发展、福利和成本等因素,都能相对容易地拒绝协议或执行时消极应对。协议本身立意高远,结构缜密,但症结却在执行层面,没有一定强制力的执行机制,国际协议全面落地的可能性不高。那么,为何不可以考虑同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呢?就是建立规则导向的气候要素市场和发明并推广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绿色技术一旦经济上可行,它的系统性推广就会提速,而广泛运用也就水到渠成。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技术不仅是催化剂,而且是主要推动力,一旦通过市场使技术可定价、可交易,那么,即便出于经济考量,市场主体也会理性判断并调整其碳排放和碳足迹,经济个体合成的结果是绿色经济整体收益的“帕累托改善”。 第三,深度运用相关技术使绿色经济流程平滑高效。数字化时代,技术无处不在,绿色经济也不例外。绿色倡议在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过程中,诸多环节存在瓶颈和制约,仅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疏导和协调,但多元利益诉求的低程度披露和低精度量化始终约束效率的进一步焕发。假设换一个思路,把技术引入绿色经济流程。比如,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方法,把绿色经济活动和所有参与者的一举一动实时记录,任何修改都会同步呈现,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高度对称,任何的“漂绿”(greenwash)和指标数据造假行为分毫毕现。因此,可核实的技术实现迎刃而解,其后的惩罚机制和强制措施也就有了充分的依据。 这些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上有争议或者有疑虑的问题,恰恰是媒体可以大有作为的空间。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在中国、在波兰、在欧洲,在全球各国,都有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然而,与此同时,IPCC最新发布的1.5摄氏度报告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但跑步的速度还不够,记者与媒体的职责,或许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指出这一点,并且用前瞻的眼光帮助厘清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看到,今天在座的有不少是曾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朋友,中国参与气候谈判、气候治理这么多年以来,政府、媒体、学界、企业、民间组织也形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命运共同体”,我衷心希望,气候传播的朋友圈能够越来越大,气候传播的事业也能够不断地有“新鲜血液”参与其中。 再次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边会,谢谢!
|